大明星感情






導讀





藝考一直是個大熱門,但鮮有節目涉及這方面內容,不僅是因為藝考話題太大、難做,更因為內容垂直、節目相對窄眾,所以很多業內人持觀望態度。這樣一個“不討巧”的話題,《中國藝考》為何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





“數字小姐”“倒模小生”的傳說層出不窮,“假唱”“替身”的話題每次都能引發熱議,等等不專業的行為暴露出的是娛樂圈的浮躁之氣,只要有人氣就有身價的賺錢之道讓很多小鮮肉小花們只想著如何成為明星、如何火,而不是沉下心去鑽研演技、創作。



與之對應的是大環境“藝考熱”的頻頻升溫,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國報考藝術類專業人數將近百萬,藝術培訓更是成為熱門行業。




2月份,藝考正式拉開大幕,以藝考為主題的《中國藝考》同步開播,節目由中國教育電視臺聯合笛女傳媒、博文視窗共同打造,北汽昌河獨家冠名播出的全國首檔大型原創藝考公開課。彙集了真實的藝考流程、知名的師資力量、知名的藝術院校,將每年一度的藝術類考試進行電視加工和藝術展現後搬上電視熒屏。



藝考一直是個大熱門,但鮮有節目涉及這方面內容,不僅是因為藝考話題太大、難做,更因為內容垂直、節目相對窄眾,所以很多業內人持觀望態度。這樣一個“不討巧”的話題,《中國藝考》為何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




窄眾垂直也是一條出路,專業化頻道應該如何走?



中國教育電視臺臺長袁小平曾表示,“2017年,我們將開啟教育電視新紀元,重塑教育傳媒品格,講好中國教育故事,把唯一的國家級專業電視臺努力辦成學習型、特色型、精品型電視臺。”



專業頻道關注專業內容,而不盲目跟風做綜藝節目,是在垂直領域突圍的首要條件——認清自己。“藝考”作為題材藍海引發中國教育電視臺關注,陳宏副臺長透露,“首先想到的是藝考這樣一個命題,而不是一個電視節目。回到比較有主流價值觀的定位,中國教育電視臺,教育肯定是我們的一個核心定位。”



作為中國教育第一媒體,根植教育、服務教育,以教育服務類節目助力人才培養是中國教育電視臺的責任和擔當。《中國藝考》是明確綜合教育頻道定位後的首檔節目,為頻道打響開門紅,也向同行展示了窄眾垂直化道路的可行性。


有業內專家預測,電視訊道專業化是未來電視產業發展的大趨勢。但是,我們時下面臨的情況是專業不專、千臺一面,產品嚴重地“同質化”。《中國藝考》的製作是中國教育頻道的一次突圍,也是電視行業的一次創新突破,其他專業頻道可以從中借鑑,在電視綜藝的激流中如何保持清醒,找到屬於自己的特色之路。


公開課外殼包裹正確價值觀,教育的核心是有益



成名道路千萬條,但是想要長久走下去並不容易。正如音樂表演專業評委嘉賓蔡國慶所說,節目最打動自己的是具有非常正確的方向,“讓孩子們知道在未來從藝的道路上,雖然成名的路有很多,但是藝術是騙不了人的,藝術人才一定是需要精英化。”在浮躁的娛樂圈和藝考中,讓孩子們正確理解藝考的意義和從藝應有的素質是節目的重要出發點。



實用性方面,對於參賽選手,優勝者除在電視上獲得展示機會外,還將獲得考官評審團發出的國內頂尖藝術類院校的聯名推薦信,更有機會簽約影視公司,出演中國教育電視臺“點贊青春欄目劇場”的百集青春劇。




對於電視機前即將參加或者有意向參加藝考的觀眾,節目還原藝考流程,再現海量藝考題庫,幫助他們貼近實戰。比如節目中導師、評委給出的點評、練習建議都是結合藝考要求,堪稱藝考寶典。蔣大為老師在點評中就悉心為選手指出高音上不去的原因在於字唱得不對,“中國人還是要把中國的歌唱準”,蔡國慶老師也為學員們支招選擇歌曲的技巧很重要,給藝考生們帶去最直接的幫助。



而對藝考環境的真實再現是《中國藝考》最大的意義,也是最大創新點。每個項目分為三輪對應藝考三試,這裡既有熱血青春也有殘酷淘汰,向電視機前的藝考生及其父母勾勒出一幅藝考生態圖,打破“藝考是一條升學捷徑”的誤解,向觀眾說明,從藝不僅需要天賦,還需要更多的付出和努力。



同時,節目設定專業心理輔導老師為選手紓解壓力。眾所周知,藝術從業者是抑鬱症的高發人群,心理老師的初衷就是不希望演藝圈再有那麼多受抑鬱症困擾的藝術家。《中國藝考》能夠在培養專業性的同時注意到心理問題,可見節目組的用心,也是教育節目的一大突破。


迎合or突破?不破不立,市場需要更多新內容



節目創收關聯收視率,收視率關聯觀眾喜好,所以關於節目製作方向,業內一直存在兩種聲音,一種認為節目應該順應市場趨勢,投觀眾所好;另一種則認為,做節目應該站在比觀眾更高的境界,不斷創新、引領觀眾。前者風險小但難出亮點,後者壓力大但市場廣闊,先行者更需要眼光和決斷。



《中國藝考》就是後者。當戶外類、歌唱類、喜劇類、親子類等類型節目逐漸飽和,電視人一邊研究新玩法,一邊研發新題材。《中國藝考》作為全國首檔大型原創藝考公開課節目,所承擔的不僅僅是對藝考生的培訓,還有電視領域對藝考行業的開拓。



節目共12期,分為影視表演、傳統戲曲、音樂表演及播音主持四個專業,4月9日播出的最新一期迎來音樂表演決賽,相比20進10淘汰賽時的青澀,決賽舞臺上學員們更加自信地展現自己的蛻變。




初賽時臨近淘汰,訓練環節一遍遍練習舞蹈,“零基礎”的脫霖在於莎莎導師的指導下,成為節目中成長最快的學員;常傑不爭不鬧,不惹關注,但舞臺背後的努力所有人都看在眼裡,演唱的《落葉歸根》飽含深情;唱作俱佳的王乃加一曲《你的甜蜜》甜美俏皮,演繹出獨特的味道;擁有亮麗嗓音的蒙族女孩包日格麗娜,用帶有民族特色的《烏蘭託的夜》徵服評委……



學員的進步離不開嚴厲導師谷峰與良師益友於莎莎制定的藝考強化特訓課程,還有巫啟賢作為神祕導師探班,為學員們的專業進行親身指點“和聲”唱法;唱跳歌手江映蓉傾情加盟,輔導學員們如何在唱跳中更好地表現自己;蔣大為、成方圓、蔡國慶三位評委嘉賓則給出透徹走心的建議,幫助臺上學員和電視機前的觀眾更合理地提高自己才藝。



節目受眾定位藝考生和藝考的家庭,內容方面一定要兼具有意義的本質和有意思的表達,將比賽與培訓相結合,更好地向觀眾傳達:如何能夠走上藝考道路,什麼樣的孩子適合走藝考道路,走上藝考道路之後需要在專業、文化包括心理方面做什麼準備等。這才是廣電總局“有意思又有意義”的正解,有意思是為了讓意義傳播更廣,有意義是為了與觀眾得到更多共鳴。




節目製片人劉雅嘉表示:“一個人可能會瞬間爆紅,但是他的生命力不一定是長久的。這個節目就是希望能幫助學員、電視觀眾更好地參加藝考,得以未來走上藝術道路。”第一個吃螃蟹的節目向觀眾率先傳達出藝考的內涵,為後續節目涉及此話題時打下正確的認知基礎,是《中國藝考》對整個行業的貢獻。




文章來源: 廣電頭條


離婚- 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 Wikipedi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紅衣小女孩G 的頭像
    紅衣小女孩G

    紅衣小女孩之毛骨悚然撞鬼經驗、鬼故事(泰國鬼片)

    紅衣小女孩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